帝俊·娥皇傳 — 第 119 章 番外——丢失神女

神農小王女降生的第三天,便是神農族舉行降生禮的日子。

神農王共工可不得閑,親自指揮着神壇的布置,這時有個仆役笑盈盈的趕來報告:“王上,靈山十巫到了。”

“國禮相迎”,共工的臉上堆滿笑意。

待到迎進十巫,共工才放下手頭的忙碌,與巫鹹讨論降生禮的祈福問題。

巫羅發現今日巫彭座下的大弟子川穹未到,心下有些納悶,昔日巫彭出席各族禮,川穹都是緊跟的。

又轉念一想,許是川穹身子不适或是替巫彭看守搗藥爐,也未可知。

忽而,一個宮娥面色蒼白的跑了進來,全然顧不得規矩,跪在共工面前不住的哭泣。

“大膽,居然在神女降生禮之日落淚,你這是咒誰”,共工身旁的軍師棺壬呵斥道

“神女,神女……,”那宮娥顫顫巍巍:“神女失蹤了”

“你說什麽?”共工面色大驚,猶如裹了積年老雪,陡然變的慘白,一路直奔了萬梓殿去。

靈山十巫一時也慌了神,只有巫鹹和巫彭對視一眼,靜言不語。

萬梓殿,早上還神采奕奕的衆仆此時都像被霜打過的茄子,那臉色,真真比殿外那顆千年老梧桐的皮還要黑上一黑。

共工急匆匆沖進殿內,正撞上聞言前來的兩個兒子。

“父王莫急,當心身子,”說話的是長子犬修,彼時他只有五歲。

“先去看望母妃吧”,二子句龍說道。

話音剛落,姜王妃就由宮娥攙扶着來到了正殿,共工和二子急忙迎了上去。

“剛生産完,你怎麽就見了風”,共工無限關切。

“王上”,姜王妃顯得氣若游絲。

“你放心,本王一定找回吾女。”

“求王上,莫要尋了,”姜王妃掙脫宮娥,沉沉的一跪,膝蓋觸地,一聲悶響。

驚的兩個兒子默然一震。

聰明如共工,怎會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當下呵退衆人,大殿上只留了姜王妃一人。

“是你送走了本王的神女?”共工的臉上一半猙獰,一半失望。

“王上,全族的子民都是您的兒女,求您,給衆人一方安康樂土,切莫因所謂的神女之說,置神農萬民于水火。”

姜王妃泣不成聲,送走女兒,她的心比任何人都痛。

可是如果因為女兒的出生牽累天下衆生陷入戰火中,她寧可,做個狠心的母親。

何況,璃凰帶着川穹來看望她的時候,給她講了紫瑤蔔算的那八個字“神女血盡,萬民得生”。

縱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她也不想置女兒于危險境地,況她又是一族之母,還有責任保護神農萬民的安危。

所以她才配合璃凰将女兒交給川穹帶去巫族,從此隐姓埋名,雖然可能不複尊貴,但至少可以讓女兒平安一世。

共工的臉突然青筋暴起,他猛的掐住姜王妃的下巴,“如今,枕邊人都開始算計本王了,本王就知道,你從來不肯為本王考慮。”

“王上,大戰若開,我的女兒就會死啊。”

“你的意思是本王保護不了自己的女兒嗎,還是有人跟你說了什麽?”

姜王妃不能說出紫瑤蔔算的那個秘密,這是巫族的機密,她答應了璃凰,況且如果牽連出巫族,女兒說不定會被尋回,再度踏上悲慘的命運,畢竟,共工那麽想當上帝尊,萬一舍掉了自己的女兒……

姜王妃不敢在想,只得重重吐出三個字:“妾無悔”。

共工猛地站起來,眼角滑過一抹哀傷,大步流星的向外走去,姜王妃用盡畢生力氣喊出一句話,“王上,神女丢失,天神收回了賞賜,求您,莫要做了這天下的罪人。”

共工的眼神突然就變得凄厲,他折返回來,蹲在姜王妃身旁,狠狠地看着她的眸子:“你明知本王心裏,無時無刻不想做這九州的帝尊,現如今,神農勢力大增,大可從軒轅族奪回尊位,本王盼了那麽久才盼到又一個天賜神女,可你……”。

可你,你的心裏,只有別人,從來不曾顧及本王心意。

——奈何你是炎帝親賜給本王的姜王妃。

——奈何你為本王生了嫡長子。

——奈何你的母族華胥族頗有威望。

共工将姜王妃狠狠推在地上,“本王不會罰你,免得讓天下人揣測神女丢失的原因,傳出本王與嫡妃不和的言論,污了本王的名聲,本王要你看着本王尋回神女,就算尋不回,也要逆天改命,奪了這天地共主的尊位。”

共工走出殿外吩咐仆役,說是神女被奸人所擄,姜王妃心急如焚,幾近瘋魔,命姜王妃留于萬梓殿養好身體,沒有命令不得外出,後宮其他事宜交由次妃有巢氏靜妃打理。

進而下神農令,命衆将領搜遍天下,也要将神女尋回。

話說這神農族得了神女本是天大的好事,天下萬民都道是天神慈悲,收回了對九族的懲戒,所以才又賜下來一位神女,那神女既然降生在神農,自然是說明神農王共工德才兼備,是天選之人,都将這神農王高看了一眼,若是神農王要發兵讨回帝尊之位,大抵也是民心所歸。

可如今,神女丢了,卻都口耳相傳說是天神的旨意給錯了,所以急忙收回了恩賜,看來天神還是向着軒轅族的,所以若是神農王要讨回帝尊之位,這萬民怕是第一個不答應的。

共工雖然暴怒難平,但無奈事已至此,只得放下野心,先尋回了神女,才能找回民心。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共工更加惱怒的是,璃凰居然上表婚書,請求入軒轅和親,替神農丢失神女一事而贖罪,而靈山十巫占蔔星盤,也說這樁姻緣是天作之合。

巫鹹告訴共工,現在丢失神女就被九州萬衆說成了神農無德,此刻若想平息衆怒,給天下萬民一個交代,璃凰嫁入軒轅無疑是最好的安排。

如此便可向萬民表明,神農丢失神女,自知有罪,所以願意臣服軒轅玄帝,獻出自己的另一個神女,不去争這個帝尊之位,亦不會挑起戰争,還九州天下一個太平世道。

所以,即使五內俱憤,共工也不得不允了這樁婚事。

卻又暗自發誓,有生之年,勢必要尋回神女,登上這天地共主的帝尊之位,讓天下萬衆都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天選之人。

再說那軒轅玄帝颛顼,是個十分親善和藹之人,但神農得神女一事,使得玄帝心內不安,若要将帝尊之位拱手讓出未免丢了軒轅一族的臉面,可是軒轅族近年來都是修德內政,尚未做好迎戰的準備,一時間也是十分焦急。

正在籌謀之際,忽然聽得神女丢失的消息,心下竟有些暗自欣喜,這是老天在幫助軒轅一族嗎,現下肯定民心盡歸軒轅,如此,到是得了空可以好好養馬練兵,以備不時之需。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個神女何時會失而複得,既然大戰難免,就增強自己的兵力,争取速戰速決,免得陷天下蒼生于水深火熱。

幾日過後,靈山十巫送來神農婚書,說是神農請求與軒轅聯姻,玄帝颛顼自是喜聞樂見的,遂以族母之禮迎娶了璃凰,封為元妃,給足了神農族的面子。

畢竟,九族各王的正妻,都稱作王妃,只有帝尊嫡妻可以稱之元妃,寓意萬靈之母。

兩族仇視了十餘年終于結親,關系自然緩和許多,況且神農王肯獻出神女來表明自己并未開啓戰亂之心,誠意十足,所以九族民衆也再沒有了申斥神農一族的異議。

湖面上一片波光,平靜安谧,祥和萬分,湖底卻暗流湧動,波濤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