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熟悉的小動作,永樂便知道是弟弟驀晨。
驀晨從書架後面走出來,凝視着她,輕聲喚道:“王姐!”
“驀晨!”永樂走過去,奇怪地張望着。
這書房她來過不下千次,卻不知裏面別有洞天,一條向下的石階梯不知蜿蜒向何方,裏面只依靠着幾盞壁燈照明,顯得昏暗而空洞。
“跟我來,王姐。”
驀晨說完,把永樂手中的書随手放在書桌,率先向書架後走去。
昏暗狹小的空間,令永樂感到害怕。
她緊走幾步,追上驀晨,緊緊抓住他的手臂。
驀晨輕笑一聲,感嘆道:“王姐的膽子還是這麽小啊!”
“嗯……”
永樂惶惶地應着,感覺到弟弟的手臂冷如冰雪,忍不住責怪道:“怎麽穿得那麽單薄?你身體一向不好,現在這時候,生病了誰照顧你?”
驀晨淡淡一笑,說:“王姐不必擔憂,驀晨懂得照顧自己。”
說話間,已走到石梯盡頭,來到一處空曠的地下室。
然而,四面八方中,卻又有着七八條向上伸蜒的石梯。
“驀晨,你到底要帶我去哪裏?為什麽你的書房會有個密室?”永樂又問。
“王姐你跟着我來,就什麽都知道了。”驀晨依然淡淡地說着,選了其中一條石階,又往上走。
永樂悶悶地跟着他走着,終于又走到了石階盡頭,一個更小的暗室中。
“這裏出去後是什麽地方?”她追問。
驀晨把手指放在唇邊,作了個禁聲的動作。
然後,他走到牆邊,伸出手,移開了一塊鐵板,搬下一塊磚,招了招手示意永樂過來。
永樂好奇地向外望去,見到一個繡着芙蓉花與朱雀的屏風。
她怔了怔,立即明白這是母後的寝宮。
透過屏風,依稀望見母後熟悉的身影,坐在梳妝臺前對鏡自憐。
過了一會,一個男人的身影輕手輕腳走了過來,伸出手,從背後一把抱住了母後。
“啊……”
王後驚呼一聲,那人立即垂下頭去,吻住她的唇。
王後後面的話化作了嗚咽。
永樂的臉驟然一陣發熱,頓坐在地下,幾乎驚叫出聲。
驀晨望着她,手指又放在唇邊,輕擺了擺。
永樂站起來想走,驀晨卻按住她。
長久的靜寂,令永樂感到窒息。
這時,又聽見王後愠怒的聲音:“怎麽現在才來?”
“嬌嬌,你生什麽氣,你知道,我要避過許多耳目,來一趟不容易。”
聽見那把聲音,永樂又是一驚。
張嘴想呼叫,驀晨立即伸手,捂住她的嘴。
“哪有什麽耳目,天狼吞日,周圍一片黑暗!為了方便你過來,我特地不許宮女太監點燈籠去尋找永樂呢。”王後說。
永樂的心向下一沉,鼻子裏一片酸澀,淚就落了下來。
“別生氣了,我不是來了麽?你知道,無論冒多大危險,我都會來。”男人柔聲說。
王後沒有再說什麽,只是片刻後,聽到了她輕輕的呻吟,以及男人急促的喘息聲。
驀晨伸手拭去永樂的眼淚,轉身拾起磚塊,放回原處,将兩邊聲音隔絕。
“王姐,我們先離開這裏吧。”
驀晨輕聲說完,拉着永樂離開,但并非回他的書房,而是轉向一條長廊。
永樂不知,這個地下室,隐藏着多少秘密,又能通到多少地方,或許,也能通往自己的,或許,自己也曾被王弟這樣監視。
剎那間,她感到驀晨變得陌生了,不再不是那個單純天真,需要人保護的孩子。
走了許久,見永樂默不作聲,驀晨停下腳步,放開她的手,轉身注視着她,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漆黑深幽,問道:“王姐,你怎麽了?”
永樂擡頭凝視着他,覺得那雙眼睛,變得深沉難懂。
“母後的事,你早就知道,是嗎?”
因為內心波濤洶湧,因此她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哽咽。
驀晨很直接地點頭,道:“不但知道母後的事情,也知道父王與那男寵的事。”
“驀晨……”
永樂難過地喚着弟弟的名字,伸出手,輕撫了撫他瘦削的臉頰。
“這些事,并非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該知道的,你的心一定很難過,對不起,姐姐不能在你身邊保護你。”
“王姐!”驀晨也伸出手,握緊永樂的手。
這樣的溫情,不過維持了數秒……
片刻間,他的眼神又變得深沉冷靜。
“生在帝王之家,沒有權力天真無瑕。”
“驀晨……”
“王姐應該聽得出母後宮中男人的聲音?”
“呃,嗯……”永樂遲疑着作答。
驀晨盯着她的眼睛。
永樂只得低下頭。
“王姐心地真善良,到現在這時候,還要保護表面上慈愛的家夥嗎?”
“驀晨……”
“你我都知道,那是當朝太師薛無淚。”驀晨打斷她的話。
“母後在嫁父王之前,與薛太師是戀人,所以,驀晨,你不要……”
“你以為他是因為懷念往昔戀情?”驀晨再次打斷她的話。
“……”
“他是為了争奪王位!在父王昏迷不醒的時候,誰掌管着朝廷的一切?只要母後願意幫忙,他可以輕而易舉得到玉玺,就連遺囑都已作好,只等時機成熟,就會向朝廷宣布,父王将傳位的,是薛太師,而并非我太子驀晨!”
“驀晨……”
“但是,最後得到皇位的,一定不是薛太師,而是秦夕夏,他早已對赤戬王朝虎視眈眈,況且兵符已在手,若薛太師判變,他立即就會借機出手,自立為王……那時候,母後,王姐,我,生命随時都捏在那個男寵手心……”
“不要再說了!”永樂無法再聽下去,她抓緊驀晨的手臂,哭道:“姐姐絕不讓你受這種苦!絕不讓父王這樣死去,絕不讓那個男寵得到天下!”
“驀晨知道王姐從小到大都重感情。”驀晨反握住永樂的手:“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一定可以改變這種局勢。”
說完以後,他拉着永樂,繼續向前走。
約摸半盞茶的時間,見到一條向下斜的石梯,沿着石梯往下去,周圍漸漸變得亮堂。
原來是一個偌大的地下室,室中安放着一個大洪爐,兩小十六七歲的小道士,正在大洪爐裏使勁地扇着火,而煉丹爐對面,有一張用石頭建成的四方桌,桌子旁邊,站着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道士,正伸出手,将桌上放着無數瓶瓶罐罐的東西倒在一個玉瓷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