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海後變皇後 — 第 24 章 禦史發威

禦史發威

第二天的早朝,禦史們手裏捧着一個本子,為了這一刻他們奮鬥了一整夜,引經據典追古溯今地将碩王府的罪狀整理成一本冊子,只等場面走完馬上開始彈劾碩王。吸氣、呼氣、吸氣、呼氣,先調整好狀态,為即将開始的彈劾做好準備,碩王大罪只有一條,但歷年累計的小罪不少,要一口氣報完不讓碩王打斷才行,省得那老匹夫有機會詭辯,小罪積少成多也能變成大罪。

同僚們,考驗咱們肺活量的時候來了,為了皇上,拼了!

不料,在禦史們摩拳擦掌準備用壓抑頓挫的方式開炮的時候,他們的BOSS比他們更快開口。

“哈哈哈!今天朕的心情很好!高無庸,宣旨!”

站在一側的縱觀太監高無庸馬上拿出兩道明黃的聖旨,還不着痕跡地朝傅恒笑了笑。

第一道聖旨是給蘭馨指婚的,大臣們對此都有所預感,蘭格格也到了出閣的年紀,宮裏有門路的人家都曉得皇上近期要給蘭格格指婚。只是聖旨上的人選讓諸位大臣驚了一下。

額附是福康安?不是富察皓祯嗎?

衆人的眼睛齊刷刷看向碩王,前陣子他們可是聽家裏的妻妾說碩王福晉正到處散播消息,說皇上有意将蘭格格賜婚給皓祯,那次的禦花園考校就是證據……

呸!稍微有政治觸覺的大臣都知道那次禦花園考校是皇上為整頓八旗找由頭,叫去的全是京城裏的纨绔子弟,富察皓祯赫然在列,說明什麽?說明那只耗子在皇上眼裏等同于好吃懶做的纨绔!

也只有碩王家的敢把那次失敗的禦花園考校拿來說事,現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妄自揣測聖意還猜錯了,面子真是掉光啦,該!

也不看看富察皓祯是什麽貨色,二十歲的人了一個像樣的差事也沒有,跟他無能的阿瑪岳禮一樣是靠襲爵的廢物!歷來異姓王都是紮了皇帝的眼的存在,皇上巴不得找由頭撤了岳禮的爵位,好不容易等不降爵的三代過去,到了富察皓祯這一代就該降一等了,皇上怎麽可能在這個時候把受寵的格格賜過去?

盡管同是姓富察,富察皓祯比起福康安來可是天差地遠,福康安的聖寵就不必說了,皇帝親自帶進內廷教導出來的孩子,瞧皇上一個茶杯砸暈刺客的身手,福康安的武力值首先就比繡花枕頭的富察皓祯高出N倍,傅恒家的家教好,多少人想和他們攀親家,可惜大家心裏也知道照傅恒家的聖寵,那一家子已經全部被皇上先給預定了,跟皇帝搶女婿準沒好果子吃。

雖然蘭格格比福康安大,按理說福康安應該留着給七格格,但貌似七格格的生母以前是傅恒家的包衣奴才,蘭格格這婚還是傅恒親自跟皇上求的,其中意味不言而喻啦!

乾隆在上頭看着,眼底閃過一絲輕蔑。碩王膽子不小,敢毀皇家格格的名聲,為了不讓岳禮有機會反咬一口,他才故意把蘭馨的婚事提到前頭,為的就是澄清碩王府散布出去的謠言,先賞給岳禮熱辣辣一巴掌,叫他自己把苦果吞下去。

頂着四面八方投過來的視線透着鄙夷、譏诮、諷刺,岳禮臉色蒼白,他最擔心的事果然還是發生了,他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回肚子裏。他們一家冒着大風險散布皓祯尚主的謠言,卻被不知從哪殺出的程咬金反過來毀了皓祯的名譽,謠言完全沒起到應有的作用,蘭格格還是落入傅恒家。

想到皓祥的出繼也是傅恒推波助瀾,岳禮對傅恒更加不滿,覺得傅恒就是生來克他的,明明他位居親王,何等尊貴,整個富察家卻以傅恒的馬首是瞻。傅恒不就是有個受寵皇後的姐姐,孝賢純皇後薨了好些年了,傅恒憑什麽那麽受寵!老家夥要那麽多軍功做什麽,下次上戰場最好屍骨無存!

接着高無庸宣讀第二份聖旨,是給永璂指婚章佳氏,乾隆愛将之一阿桂将軍的女兒。

十二阿哥是皇後嫡子,蘭格格自幼養在皇後身邊,結合中宮複寵的傳言,大家登時亮了,兩份聖旨同時宣讀,擺明是要将富察家跟皇後、十二阿哥綁到一條線上啊!

前不久在禦花園鬧了出“烽火戲諸侯”的五阿哥被皇上痛批不忠不孝,勒令出宮開府,僅僅混了個小到不能再小的貝子頭銜,可知是遭到皇上的厭棄了。和嘉公主嫁給了福隆安,可是純貴妃的兒子永瑢已經出繼,不可能繼承王位。嘉貴妃的兒子永瑆倒是娶了傅恒的女兒,不過他性格悭吝不讨皇帝喜歡,又有高麗血統,除非滿蒙漢妃子生的兒子全部死光,否則他沒有即位的可能。如此算來,能夠用得上富察氏的只有十二阿哥。

如今十二阿哥有了烏拉那拉氏、章佳氏和富察氏撐腰,軍權差不多就是他的了,政權他不能跟皇帝争,但私下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小班子了,宗室方面也沒問題,他的滿人血統就足以獲得宗室的全力支持,又挂着貝勒的頭銜,他現在還年輕,日後辦差仔細些弄出點成績,晉郡王、親王,乃至天下至尊的寶座也是指日可待。

朝上大臣們心裏的金算盤撥弄得噼啪響,五阿哥眼看是沒希望了,有個出身好的嫡福晉也挨不住失了聖寵,皇上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十二阿哥就是新寵,又是嫡子,皇帝對他很滿意,準備捧一捧,捧着捧着指不定就捧到龍椅上!

之前皇上發過誓不再立嫡,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氣話,皇上只是不敢深想而已。十幾年間皇上一直在考慮此事,從孝賢純皇後兩個嫡子一生下來就立為太子,不難猜測皇上對立嫡長子為王位繼承人的執念有多深,但是,他又不敢深想這件事。

主要是乾隆發現了一個規律,他想立哪個皇子為太子,這個皇子很快就會死。前頭已經立死了兩個嫡子,後來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他一度想立長子的皇三子,結果這個念頭一出來,皇三子就死了,死的時候二十六歲。白發人送黑發人,該是多麽的痛心,乾隆兒子比他阿瑪多,但比起他瑪法的豐功偉績來要差得遠,經不起接二連三地死啊死啊。

大家都知道,乾隆其實老在懷疑自己的命太硬,把兒子皇後全給克死了,連潛邸跟到皇宮的妃嫔也一個接一個死在他前頭,剩下的純貴妃和嘉貴妃現在身體也不怎麽好,多半還是要死他前邊,他的嫡子就只剩下十二阿哥。十二阿哥雖說身體虛弱,但前頭得了天花還能熬過去,讓他加了不少分,皇帝多半認定十二阿哥跟他皇額娘一樣是個命硬的,所以又動了立嫡的念頭。

反正乾隆三天兩頭要抽一次,大家的神經被鍛煉得很強悍,表示乾隆的任何正常及不正常狀态他們統統習以為常了,乾隆寵一個人的時候他做什麽都是對的,眼下十二阿哥有福了。

大家琢磨着乾隆年紀也大了,随時可能到另一個世界購買房地産,要是皇子裏沒有其他會翻身的鹹魚,十二阿哥極有可能就是未來的皇帝。那麽,這一次的他和蘭格格的大婚一定得送上厚禮,好好巴結巴結這支優質潛力股。

這一次碩王的想法也跟其他人差不多,他正低頭盤算着等回府了要讓雪如準備一份厚禮送到十二阿哥的府邸上,争取冰釋前嫌,讓蘭格格的故事華麗麗地過去吧。

可惜岳禮沒有機會了,禦史們看聖旨宣完,皇上的心情還不錯,估摸着起碼自己被遷怒的危險小了許多,在接到傅恒示意的眼神之後,馬上有人站出來發作了。

能夠在朝上站穩腳跟的官少不得有點花花腸子,既然猜出皇帝不待見碩王,他們商量之後決定循序漸進,先拿耗子跟小白花熱孝茍合說事,把碩王引入陷阱,再細數碩王的其他罪狀,争取把能加的大小罪名都加到碩王頭上,一定要條理分明,最後再宣布混淆血統。不然光是混淆血統一項足夠把所有人地魂兒都炸飛天外,誰還管碩王犯的小事,太便宜那老匹夫了。

碩王府散布蘭格格謠言一事就別提了,非但不能提還得壓下去,讓所有人都忘了耗子曾肖想過蘭格格。就算錯的是碩王府,但是被拿來說事對蘭格格名聲也是有礙,蘭格格剛剛指婚給福康安,皇上肯定不希望聽到皇家有花邊緋聞,誰敢提誰就長了豬腦子。

禦史是言官,是文職,放到現代來就是點評師,說話往往一針見血。除了在指出皇帝犯錯的時候為了身家性命,用詞會稍微委婉一點,碩王這個前途無亮的倒黴王爺何德何能讓他們遷就,該怎麽罵就怎麽罵,咱們有皇上撐腰,就罵他個絕後的龜兒子!

傅恒前期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錯,因此禦史的話一出口,朝堂之上一片嘩然。岳禮人前總愛裝得道貌岸然,原來跟他家耗子一樣不是人!

一嫡一側兩個福晉就敢标榜自己清高不好美色?我呸!弄個蠻夷出身的舞女做側福晉就是他沉迷美色的最佳證據!側福晉也是由禮部受封,有诰命在身的,日後誰家女兒嫁過去,豈不是要給一個舞女立規矩?太挖苦人了!舞女的身份低下,但凡清白人家都看不上她們,更別說要好人家出身的大家閨秀對她低頭,果然皇上不可能把忠良之後的蘭格格指過去,換做稍微有頭臉的人家都不可能将女兒嫁到他們家!

碩王子息單薄,內宅簡單,說白了就是嫡福晉不賢、妒忌,容不下碩王的其他女人和孩子。而碩王也放任嫡福晉欺壓側福晉,按照規矩但凡有诰命在身的夫人都要按時向太後、皇後請安,可碩王的嫡福晉雪如總是單獨進宮請安,側福晉翩翩壓根就不曾出現過。以前大家沒在意自然不算什麽,反正诰命夫人那麽多,少一個不少,太後和皇後不會特地去記一個無關緊要的異姓王側福晉,問題是現在禦史要挑麻煩,自然不會放過碩王府對太後、皇後不敬的把柄。

富察皓祯不是東西,其主要罪名為毆打宗親(多隆),咆哮禦史(帽兒胡同附近住了一家禦史,曾當面投訴皓祯和白吟霜三更半夜擾民,結果被咆哮教主噴了一臉唾沫,外加窮搖神功搖得全身骨頭幾乎散架,在家裏躺了好些天才緩過勁來),與熱孝歌女無媒茍合,誰不知道當今聖上以孝治國最重孝道,不忠不孝的耗子,你死定了!

岳禮也不是東西,那麽簡單的內宅都管不好,如此無能之輩何以平天下,何以為皇上分憂?治家不嚴,教子無方,眼高于頂(咳,這一條是搗亂的和親王附加上去的,誰叫假正經的岳禮總是在背地用白眼表示對荒唐王爺的看不上,得罪這位爺了吧)……balabala……

再有,碩王家的好些個奴才都喜歡狗仗人勢,例如某個奴才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某地點,欺壓平民、欠債不還、鬥毆鬧事、傷人逃逸(最後一條是說耗子身邊的阿克丹,小白花剛賣身那會耗子急急地向龍源樓掌櫃逼問小白花的去處,阿克丹将掌櫃整個人拎起來,等掌櫃說完之後用力一推,可憐的掌櫃往牆上一撞,收小白花的銀子還不夠貼自己的醫藥費,剛好有位禦史喜歡去龍源樓吃飯,捉着了現場)……balabala……

皓祥是纨绔,不過如今記入別人家宗譜,這裏不算上……